什么是钢琴演奏的心理声学?
时间:2016-06-14 23:11:15 浏览:
钢琴演奏的心理声学是研究声音和它引起的听觉及其心理现象之间的关系的一门边缘学科。它既是声学的一个分支,也是心理物理学的一个分支。心理声学在钢琴演奏中的运用,不仅关系到演奏者如何从整体上把握演奏的心态及其定势,而且有助于把钢琴演奏作为一门学科进行思考。本文力求对钢琴演奏中出现的心理声学问题作客观的分析,阐述演奏的音乐行为及法则,并对演奏的音乐行为给予描述和解释。
音乐与物理现象,人类社会及精神世界的关系是一种内在的、本质的联系。钢琴音乐表现的媒介是声音世界。钢琴是单一音色的乐器,它的每一音各具自己固定的发声体。钢琴声源响出的条件是决定于各音的琴弦、附加在各琴弦前的琴键、以及琴梭的运动方式,而触键的情况则决定了琴运动的速度,触键的力度是钢琴音色变化的最基本缘由。
音乐原初的动力矢量——声音是具体化的力。每位钢琴演奏者都以自己独特的感情体验,把握着乐音的式样之间的许多不同类型的关系,选择有音乐潜在性的声音类型,迎接着演奏音乐,而音乐在每个演奏者的感情世界中所激起的回响也迥然各异。音乐对于每个演奏者可能意味着完全不同的心弦和音。演奏者所感觉的就是发出来的声音本身,而这个声音就是演奏者弹奏动作经过钢琴而发出来的。听声音与发出声音是一种循环反应,愈是用心听,愈能发出心里的声音。对乐音获得或宏或细或粗或精的不同感知层次。在钢琴演奏上,声音的准备并不只是身体上的,而是要演奏者如何去聆听、感觉和思考,倘若只用情绪牵引演奏者去感觉声音是不够的,还要知道如何在身体上去准备声音,在心理上去准备声音。任何一个演奏者都必须具有对声音“准备”有相当水准的能力,同时也能够在不同的地点、不同的钢琴上调整自己所需要达到的要求。
钢琴是一种击弦乐器。由琴槌撞击琴弦而发声,这就是钢琴独特的性格。钢琴声源的基本形态是因衰减而自然消失的,而物理式声音的强度变化必然同时引起音色的变化,因为各弦运动频率、振幅、相位等声学上因素的相互关系,使琴弦振动的衰减率发生变化;音板共鸣的条件特质,都必然使演奏者产生对心理声学的某种抽象的、深邃的思索。钢琴本身是一个完善的独奏乐器,就其本身的构造而言,的确是完完全全的一个非常精密的机器,它是由一百多个零件组合而成的一个打击系统。钢琴上的音高在调律时就已经准备好,演奏上是不可能做任何的改变,这时的演奏者必须用心于:音的高度、音的响度以及音质与音色,只有对琴声细腻的审察品味,给予一种极为明确的性格,才能进行成功的演奏。
钢琴发音的性质是它本身所特有的,而且使它自身在乐器体系中的地位独具特色,这自然是根据弦受撞击而发音,即根据弦的运动所决定的声源的产生。从声源发出的声波将以一定的声速向周围传播,意味着声波的能量也是以一定的速度向周围传播。钢琴演奏由于其物质材料乐音的物理属性决定了它在空间具有扩散力和穿透力,它比其他艺术更直接、更强烈地对演奏者产生生理刺激,受乐音刺激产生的生理反应必然迅速引起心理反应。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也是一门听觉艺术。音乐与语言的天然媒介都是听觉——声音,声音是为解释乐曲服务的。声音的可塑性是看不到、摸不着的,只是一种感觉。钢琴音乐是通过乐音表达思想感情并和听众交流感情的。听觉的刺激是声音,声音是一种波动,又叫声波。声音产生于发声体的振动,声源振动发出的能量通过物质媒质的逐层传递以纵波的形式传到入耳而产生听觉。我们只有听到了声音,才能意识到它,如果不凭借听觉,即使存在着确实作用于我们耳朵的物质力量也会什么声音都听不到,因此,作为被听到的声音,是人在心理上对声波的感觉。
听觉是个体对声波物理特性的反映。人的听觉是仅次于视觉的一种重要的感觉。钢琴演奏与声音的信息有关,必须靠听觉而获得的,随着听觉的刺激,一系列演奏心理活动也相继展开——知觉、记忆、联想、情绪活动的激发,审美快感的可能性以及有赖于同声音相联系的某种情绪色彩。演奏音响的刺激,同时也可以提高听觉能力的敏锐性、选择性和整体感受性,可以调节网状结构与大脑皮质系统的平衡性,使大脑机能处于最佳状态。钢琴演奏者音高差别的感受性是极高的,而且还要有较强的音色差别感受性,人的听觉绝对阂限都不是绝对固定的、而是在人的一般生理条件制约下相对变化的,听觉器官的可训练性和听觉感受性发展的可能性是相当大的。听觉器官对于不协和音的适应性也在增强,随着听觉感受性的日益丰富。听觉器官可以容纳的音响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乐音是具有周期性的振动,给人以舒适的感觉,这种重复的声波除了一个频率最低、振幅最大的基频音外,还包括许多与基频成整倍数的较高频率的陪音(又叫泛音或谐频音),陪音的多少和强弱可以影响到声音的音色,根据不同的音色我们才能分辨各个不同的乐音,陪音越多,演奏者愈感到声音丰富、圆润。在具有基本相同的听觉器官的情况下,大部分人还是期望提高自己听觉的感受力。作为职业的钢琴演奏者是具备了敏感的听觉表现力,同时对他人的演奏也是具有一定的鉴赏力,在听觉上更容易认知内在的调性关系,更清晰感受音乐结构框架内进行、中止、紧张、解决的运动力度,更容易找出和声的连贯结构、各声部关系的走向、乐音运动的强调尺度、高音区线条的吸引力等等。
对钢琴音乐的感受能力,首先是靠听音乐这一实际的感觉过程培养起来的,而对自己所演奏的钢琴音乐有无敏锐的感觉能力,是钢琴演奏成功的根本前提之一,而演奏心理与音响协调同步,也是演奏成功的关键。音乐的动态结构作为一种物理运动、声音的动态、一种时间的流程,它是具有主体心理运动与客体物理运动相结合的基本特征。音乐有两个绝对稳固而又密切相连的基本因素:一是音乐力图使整个音响世界一一趋于和谐;二是音乐的生命在于激起矛盾。音乐的运动与物理世界的运动都具有相类似的性质,也就是都具有不断变化的运动过程,都具有运动中时间的连续性、反复交替的节奏性以及韵律的起伏。在我们的听觉世界里,声音出于无形,根据我们的感知,声音本身是衍生者,不断地进行着自我推进活动,以完成它的运动轨迹。钢琴上任何一个音都有多重性的功能,发音体有规则的重复运动,是产生乐音的必要条件。发音体所发出的音都是复合音,而任何复合音又都可以分解为几个频率不同的纯音,音高、响度、音色也都具有自己的特点。钢琴音乐的特征是音响,它的感受主要依赖于听觉,人们头脑中显现的音乐基本上是听觉意象,演奏者听觉适应是发生得很快的,在听到恒定音响起始时,主观响度知觉便增高了,很快进入特定的意境之中,诸心理要素也逐渐展开了活动。演奏者倘若抓住听觉与其他各种感觉间某些类似之处,以情感为中介使彼此沟通起来,形成审美通感,对实际的音乐产生敏锐、恰当、强烈而又细腻的心理感应,以技巧和内心的体验、以有生命的声音动态予以准确、完美的展现。
钢琴是定音乐器,钢琴几乎是一种完备而现成的研究琴弦各种现象、共鸣、拍音及谐音的声学仪器。钢琴的许多音响是用一个榔头撞击三根琴弦而发音的,其所以不采用一根琴弦,除了音量响度较强之外,重要的一点就是这三根琴弦所发出的音高频率并非完全相同,存有细微差别,这样就必然会产生一定差额(即拍音),正是这种细微变化的音响才会引起听众更大的注意。钢琴只有在发音比较响的情况下,才能更为明显地表现出乐器本身的音色。对于敏感的钢琴演奏者来说,只要有1db的变化,就能察觉音色的变化。就钢琴演奏声响来说,响的声音、较弱的声音易受注意;对比的声响、较单一声响易受注意;爆发性声响、较渐强的声响易受注意。在钢琴演奏过程中,演奏者总是根据音乐的表现而将注意力集中在声响上,并且根据音乐的变化不时地调节触键感觉,随时注意手指的用力程度与角度,仔细分辨音量及琴声的圆润程度,把各种声音(细致、柔和、粗糙、打击、急燥、宏亮、恳求、不安等)表达出来,并对这些声音有控制自如的能力,而且纳入自己独特的心理模式中,从而转化为自己独特的心理体验。钢琴演奏在人的心理结构的建造过程中,可以使之逐步地、牢固地形成一种对美的热爱与追求的积极心理定势。
钢琴演奏必须呈现一种心理现象,必须融进演奏者主观的心理、生理运动节奏。“听”,是心理的声音上的运用;“听”是耳朵的功能,而凝神细听则是一种心理功能。演奏者内心想象的声音动态是一种精神的形式,而实际演奏的声音及乐谱的符号形式又是一种物质形式的存在,把内心的乐音动态宣接外化为活生生的音响动态,这才是演奏者必须考虑的关键,也是演奏者色彩感觉艺术造诣的显著标志。钢琴演奏者在演奏实践中发生的心理认识活动,其中包括了演奏的欲望、动机、感情的强烈表现与控制、记忆、想象、应变心理、临场状态等复杂的心理综合活动。的确,钢琴演奏是一门极高深的表演艺术,演奏应达到心、手、音的一致。它要求演奏者要有良好的空间知觉和准确的手臂运动反应敏捷迅速的动作,不仅有良好的音准感觉和较高的听觉意象能力,而且有辨别音质的敏感性、对音乐意蕴的领悟把握能力,以发展音乐性的技巧,让音乐自内心经由手指的技巧而正确的表达。
钢琴声音的好坏,固然乐器本身是一大因素,但关键的还是演奏者本身手的触键控制能力和他所具有的音乐审美观念、良好的分辨音色的能力,从而能调动深厚的情感积累、声音体验的积累,用合理的技巧来获得最好的音乐效果。钢琴演奏表情的变化是根据表情的语法结合音乐特点去建构各种变化的,弹出最弱音后,还能更小声;弹出最强音后,还能更大声;能弹出最快的速度后还能弹得更快,使听众感到一股新的活力。不同的生理状态能影响演奏者对音量的作用,反过来,音量的变化也能引起演奏者的生理的不同反应。当音乐以20db左右的音强作用于人耳时,人会产生平静、温柔感;当音量加到65—70db时,人会有强烈、紧张、激动的感觉;当音量加到95db时,给人以强烈的刺激、不安,甚至难以忍受。音量的渐强、渐弱具有较强的感情作用,它能在人的生理、心理上造成某种紧张度的加强和减弱,使人产生情感波动。在生理上,人耳对声音的辨别及对纯美音色的要求首先关系到内耳机制的选择性,通过内耳对音色谐波的分解,听觉中枢做出对音色本质的反应。喜爱音乐是人类的天性,是与生俱来的自然反应,特别是声音和人体律动与音乐动力密切联系,使音乐与人类具有天然的、内在的关系,若是音乐背离了这种关系,就会失去对人类的影响和魅力。声音形态与情绪动态具有对应关系,音乐的声波作为一种物理量,对人体生理结构会产生物理和化学两种作用,乐音的物体原因是某个适当物体按某一固定频率振动的运动,其令人感觉到的连续性而区别于噪声。钢琴演奏者只有随时客观地聆听自己的演奏,及时反馈调节,才能使演奏适合原来的“理想计划”,才能对音乐作品随时产生创新的再建构。
心理声学可以说是钢琴艺术理论的“原子”理论,是钢琴演奏者方向性的张力,是钢琴演奏者听觉的动力。了解音响物理的基本知识,了解演奏者心理多层次的动态结构,了解钢琴声音运动形态的外形动态愈来愈有必要,这也是钢琴演奏者对演奏水平期待值的不断升高。钢琴音乐的表现力在于音响本身,在于形式美。一句话,在于心理声学的排练。如何做到理与声学效果的“同形同构”,讲究演奏的方法方式,讲究演奏的科学规律和心理规律,讲究钢琴乐器的物理规律现象,这是每一个钢琴演奏者必须经常思考的问题。